马尼拉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城市,在这里... 之一
要不是邮轮工作的缘故,或许我不会来到菲律宾马尼拉(Manila),也不会有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。对于要不要写下这段故事,坦白说我内心有些挣扎。一来是写这篇文章让我再度回忆起当时的事发过程,提醒着我曾经做过如此愚蠢的决定;二来是心里难免会在意外界的眼光,想着可能会听到的各种批判声音。
真希望可以拥有人生剪接器,让我把这段黑暗的插曲删除,但既然它在我人生中挥之不去,那我希望它能成为别人的借镜,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机率。
先说一说为什么我会到菲律宾马尼拉
身为船员,我在登船前必须获得STCW证书和体检报告。当时公司提供一份STCW训练机构和体检医院的名单,让我自己从中挑选。名单中没有台湾的训练所,最后在训练费用、机票、住宿费、受训时间与观光(带着顺便去玩的心态)等综合因素考量之下,我选择了菲律宾马尼拉的训练中心。详细内容可参阅:【邮轮工作】收到录取信后的下一步。
为了这三堂训练课程和船员体检,我必须在马尼拉待上18天。当初决定是否去这个城市受训时,我不是没有犹豫过,那时正巧在出发前几周,菲律宾发生两个重大事件。
2017年5月23日,菲律宾爆发了马拉威危机(Battle of Marawi),一群自称是伊斯兰国的激进份子和毛特组织(Maute Group) 结盟,与菲律宾军方进行激烈的交战。过去几年菲律宾恐怖攻击事件时有所闻,大部分发生在南方岛屿–民答那峨岛(Mindanao),包含这次的马拉威危机。
虽然局部的动荡不代表整个国家的样貌,但为了谨慎起见,我向到过马尼拉观光的朋友们探听治安状况。我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观光客集中的区域看似安全、顶多要注意扒手和抢匪等建议,跟我在网路上查询到的资讯大同小异(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何当初没查到下药迷昏窃取财物的案例)。
再加上训练中心的周围林立着众多政府机构、大型医院和博物馆,我心想这个区域应该非常安全,于是下定决心买了机票。 2017年6月2日,就在我订完机票的几小时后,竟发生马尼拉云顶世界(Resorts World Manila)枪击纵火案,造成36人罹难,当中有4个台湾人。
尽管这个纵火案后来被证实与恐怖攻击无关,却使我对马尼拉的治安多了一层疑虑,记得我还试图说服男友陪我一起去,但因为他要工作只好作罢。就这样,我依照原订计画踏上这趟旅程。
对马尼拉的印象
抵达马尼拉的第一天,我在下塌的民宿Wanderers Guest House附近闲逛,并从民宿到训练中心预先走了一趟。
对马尼拉的初次印象大概就是拥挤、肮脏和庞大的贫富差距,一种难以忍受的窒息感向我袭来。走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中,总是会看到许多落后的场景,应该在学校受教育的孩童,全身脏兮兮地在街上乞讨或叫卖东西,他们的床是摆放在路边的厚纸板,还有那些神情凄凉、骨瘦如柴的老人与破烂不堪的房屋,这些人事物与这个城市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对比。
待了两三天之后,更加深我对这个城市的厌恶感。除了上面提到的景象,在街上我时常看到从事色情行业的年轻女孩,当中有许多明显未满18岁(菲律宾的合法性交年龄为12岁,2022年起为16岁),身旁站着与她们年龄相差悬殊的外国人。
我并不是厌恶这些女孩,而是厌恶这个社会的无能。从事性交易在菲律宾被视为非法,不过从我在马尼拉观察到它泛滥的程度来说,政府似乎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漠不关心(可能是官员贪腐或外界势力介入,原因我没有仔细去了解) 。
这些女孩,就如同那些在街头流浪的孩童一样被社会忽视,这也不意外菲律宾境内童妓与人口贩卖的问题严重。就我看过的纪录片与阅读到的资料显示,他们之所以走上这条路,大多数是因为贫困、生长在弱势家庭或被自己家人卖掉等因素。
当我在街头上看到这些稚嫩的脸庞,不免兴起一丝怜悯之情。孩童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,应受到家庭、社群或政府的保护,但在马尼拉,他们是被遗忘的一群人,有些甚至成为犯罪份子赚钱的工具,这是我如此厌恶这个城市的原因之一。
再来谈谈我看到美好的一面。在菲律宾海事训练中心《The Maritime Training Center of The Philippines》上课的那10几天里,我和一位南非女生是班上唯二的外国人,自然而然我们俩受到高度的关注,菲律宾同学们也大方地向我们展示热情友好的一面。
犹记得在第二天的中午,同学们便邀请我一起用餐。在课堂外的相处我也感到轻松自在,我不需要特别去做什么,就可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,那种感觉很美好。
在训练所认识的菲律宾人,包含授课老师,多数人都有着开朗活泼或好相处的性格,其中几位同学特别幽默风趣,总是能逗得大家笑到翻,让课堂上时常充满着笑声,这是我在菲律宾最快乐的时光。
然而,当我在为打入当地人的圈子而沾沾自喜时,却忘了独自旅行时,最需要带在身边的警戒心。或许是训练中心的环境太过于欢乐,让我对陌生人卸下防备心,一段我以为不经意的偶遇,竟是犯罪份子早在心里盘算好的剧情。
马尼拉
页:
[1]